塔下寺
点击次数:1289次 2020-10-20 15:36:13
【文物年代】 明
【简介】 塔下寺,时称“迴龙山寺”,又称“净住寺”位于湖南省蓝山县县城东里许,舜水河西畔。塔下寺始建于唐代,现存建筑最早建于明嘉靖癸亥四十二年(1563),落成于万历八年(1578),清康熙戊(1718-1721)重修大雄宝殿,辖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。该寺主体建筑采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依次保存有山门、大雄宝殿、传芳塔,东有观音阁、观澜亭,西有小山门、厢房等古建筑,存有明清碑刻13方以及解放军烈士亭。保护区内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,保存完好。 寺区主要建筑传芳塔,始建于唐,明万历八年(1578)重建,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,七层六面,高40.18米,内旋式砖阶185级直通塔顶,鑽尖拱顶楼面,每层都塑有佛像,四壁所绘明清彩画,保持较好。 大雄宝殿系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。小青瓦屋面,左右为封火砖墙,抬梁式梁架前后设六柱,三开间,中心间上设木质藻井,左右间及前檐为木质天棚,面阔12.9米,进深 13.1米,通高9.2米。中心间塑如来、阿兰迦叶佛像,左右阁塑十八罗汉。 观音阁为重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。小青瓦屋面,抬梁式梁架,内置四柱,隔为三通间,当心间置观世音佛像。二层为阁楼式屋顶,四面木质花窗。面阔8.3米,进深10.4米,通高9.7米。 观澜亭系三层重檐四角鑽尖的楼阁式建筑。砖木结构四周十二根檐柱,连成二楼迴栏,三层系木质结构,四面窗格雕花;青砖地板、木质楼面重檐宝顶、八面飞檐,小青瓦屋面。南置大门,北设后门。亭为大通间,长10.7米、宽10.6米、高13.2米。 厢房为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建筑。屋面小青瓦,三面封火墙隔成五格单进间,前檐八柱,铺设通栏,五间通长34.6米、深8.2米、高8.4米。 塔下寺内保存明清碑刻大小共13方。最大的高2.1米宽1.0米,最小的高0.85米宽0.7米。碑刻保存完好,碑面光洁、字迹清晰。碑刻内容各异,有石刻、楹联,有诗词、跋序,有皇英故祠碑记,有明清税制改革公示碑,更多的是历代修葺塔寺的记事碑,县境名人选文及捐款芳名录。 塔下寺解放军烈士纪念亭。系十八角鑽尖亭阁式钢筋水泥结构建筑,高6米,直径6米,面积30平方米。建筑呈圆形,十八角六柱,四周座椅,纪念碑高耸亭中,高2米,宽1米,上书:为蓝山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。亭周花圃环绕,庄严而肃穆。已列为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,极具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价值。 塔下寺古建筑群整体保存较为完好,虽经多次修葺未失原貌。1996年,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【地址及位置】 蓝山县城东回龙山
【类别】 古建筑
【文物级别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